
加强和提升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工作的战略意义
中央企业是中华民族文化品格的承载者、传承者、创新者、传播者,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提升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工作,是打造中央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价值追求,也是体现和提升中央企业凝聚力、亲和力、创造力、竞争力、发展力的重要途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意义深远。
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的必然选择
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直接反映,也是国家发展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集中提升和必然结果。改革开放30年间,国有企业走过了艰难的改革发展创新之路,也正是因为解放思想,观念引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才使国有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骄人业绩,呈现出企业发展质量、发展潜力、发展空间更大更好的发展态势。在美国《财富》杂志2012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央企业占43家,国有企业的发展来之不易,离不开国有企业拥有的体制优势、政治优势、发展优势,这些是国有企业共性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央企业特有的文化优势,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中央企业的直接体现。进一步树立国家形象、体现制度优势、传播央企品牌,需要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强价值观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把国有企业所具备的体制优势、制度优势、政治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发展优势,以提高国有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巩固国有经济发展成果,把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打造成最坚实、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优越性、管理优越性、文化优越性,最具影响力、带动力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实体。通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开拓国际市场、传播中华文化。
加强和改善中央企业外部舆论环境的治本之策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有好的形象和舆论环境。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近年来,由于中央企业发展迅速,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来了不少质疑声。社会管理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垄断问题、分配问题、腐败问题、管理成本与效率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在复杂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被放大,甚至被别有用心的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滋生出“不承认中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资本主义”、“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资源掠夺论”、“新殖民主义论”等,借机丑化和妖魔化中央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想彻底否认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从而达到否认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言论,使中央企业的外部舆论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阻碍和影响着中央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企业形象的好坏,社会和公众的认同度,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度,与企业文化密不可分。需要中央企业在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发展品质上要讲究政治智慧、政治艺术和战略意识,进一步加强企业价值观建设,避免政治高调,强化文化元素,充分利用文化的弱政治性、强市场化、高传播性、高人文性的特点,通过培育能与国际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并通过生产效率、经营行为、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员工行为等要素进行价值传播,传递中央企业的价值追求,和平理念、互利共赢思想,用文化的力量、文化的艺术,消除国际社会对我国有企业的误解和恶意攻击,取得与社会公众的价值沟通与互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改善和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彰显文化个性,顺利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需要
“走出去”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战略选择。其战略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谋求新的发展空间,还在于以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培育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跨国公司。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核心主体,提升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直接关系到中央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个性是企业文化的生命,是企业文化传播力的基础,也是文化历久弥新的关键要素。文化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随着中央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央企业面向现代化、面向国际化、面向公众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走出去”战略不仅体现了国家意志,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更彰显了企业自身做强做优的需要。中央企业需要挖掘吸收5000年文化精髓和资源,从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和企业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挖掘企业的个性文化基因,并将其转化为富有时代意义的核心价值观,体现文化个性,在市场走出去,人才走出去,技术走出去的同时,文化走出去,用国际社会易于接受的价值观和管理模式来提升企业的影响力,通过价值观的推广与传播,赢得了解、尊重与市场,实践国家“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
“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世界一流”。为应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剧烈变化,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等形势,围绕这一目标,国资委提出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活动明确提出对投资决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科技创新管理等十三方面的内容进行管理提升,引导企业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强基固本,控制风险,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任何一种变革都离不开观念变革和文化引领做先导。管理提升活动的统领和核心问题就是要加强企业价值观管理和转化,理念先行,价值观引领,用企业核心价值观指导促进十三个管理提升指标的落实。没有一流的文化就没有一流的管理,没有一流的管理很难成就一流的企业。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管理属性,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体现。文化软实力的本质和内涵指企业维护良好形象和持续创造价值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决策力体现了文化引领战略的能力,执行能力反映了文化支撑管理的能力。持续提升企业文化工作,加强价值观管理,运用文化的规律、文化的力量和文化的感染力促进企业管理变革,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打造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央企业管理提升的核心环节,也是中央企业的神圣使命。
(本文摘自2013年第1期《紫光阁》杂志)
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的必然选择
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直接反映,也是国家发展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集中提升和必然结果。改革开放30年间,国有企业走过了艰难的改革发展创新之路,也正是因为解放思想,观念引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才使国有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骄人业绩,呈现出企业发展质量、发展潜力、发展空间更大更好的发展态势。在美国《财富》杂志2012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央企业占43家,国有企业的发展来之不易,离不开国有企业拥有的体制优势、政治优势、发展优势,这些是国有企业共性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央企业特有的文化优势,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中央企业的直接体现。进一步树立国家形象、体现制度优势、传播央企品牌,需要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强价值观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把国有企业所具备的体制优势、制度优势、政治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发展优势,以提高国有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巩固国有经济发展成果,把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打造成最坚实、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优越性、管理优越性、文化优越性,最具影响力、带动力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实体。通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开拓国际市场、传播中华文化。
加强和改善中央企业外部舆论环境的治本之策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有好的形象和舆论环境。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近年来,由于中央企业发展迅速,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来了不少质疑声。社会管理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垄断问题、分配问题、腐败问题、管理成本与效率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在复杂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被放大,甚至被别有用心的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滋生出“不承认中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资本主义”、“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资源掠夺论”、“新殖民主义论”等,借机丑化和妖魔化中央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想彻底否认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从而达到否认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言论,使中央企业的外部舆论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阻碍和影响着中央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企业形象的好坏,社会和公众的认同度,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度,与企业文化密不可分。需要中央企业在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发展品质上要讲究政治智慧、政治艺术和战略意识,进一步加强企业价值观建设,避免政治高调,强化文化元素,充分利用文化的弱政治性、强市场化、高传播性、高人文性的特点,通过培育能与国际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并通过生产效率、经营行为、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员工行为等要素进行价值传播,传递中央企业的价值追求,和平理念、互利共赢思想,用文化的力量、文化的艺术,消除国际社会对我国有企业的误解和恶意攻击,取得与社会公众的价值沟通与互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改善和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彰显文化个性,顺利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需要
“走出去”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战略选择。其战略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谋求新的发展空间,还在于以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培育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跨国公司。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核心主体,提升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直接关系到中央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个性是企业文化的生命,是企业文化传播力的基础,也是文化历久弥新的关键要素。文化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随着中央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央企业面向现代化、面向国际化、面向公众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走出去”战略不仅体现了国家意志,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更彰显了企业自身做强做优的需要。中央企业需要挖掘吸收5000年文化精髓和资源,从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和企业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挖掘企业的个性文化基因,并将其转化为富有时代意义的核心价值观,体现文化个性,在市场走出去,人才走出去,技术走出去的同时,文化走出去,用国际社会易于接受的价值观和管理模式来提升企业的影响力,通过价值观的推广与传播,赢得了解、尊重与市场,实践国家“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
“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世界一流”。为应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剧烈变化,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等形势,围绕这一目标,国资委提出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活动明确提出对投资决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科技创新管理等十三方面的内容进行管理提升,引导企业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强基固本,控制风险,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任何一种变革都离不开观念变革和文化引领做先导。管理提升活动的统领和核心问题就是要加强企业价值观管理和转化,理念先行,价值观引领,用企业核心价值观指导促进十三个管理提升指标的落实。没有一流的文化就没有一流的管理,没有一流的管理很难成就一流的企业。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管理属性,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体现。文化软实力的本质和内涵指企业维护良好形象和持续创造价值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决策力体现了文化引领战略的能力,执行能力反映了文化支撑管理的能力。持续提升企业文化工作,加强价值观管理,运用文化的规律、文化的力量和文化的感染力促进企业管理变革,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打造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央企业管理提升的核心环节,也是中央企业的神圣使命。
(本文摘自2013年第1期《紫光阁》杂志)
行业相关链接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环境保护部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能源局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国家核安全局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电力新闻网
中国核工业集团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中国发电企业信息网
国家电力信息网
国家电力资讯网
"未来电力"企业联盟
中国电力网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
英国石油公司(BP)
意昂集团(E.ON)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
法国电力公司(éLECTRICIT...
莱茵集团(RWE)
东京电力公司(TOKYO...
韩国电力公司(KOREA...

华能微信公众号

华能微博
COPYRIGHT ? 1977-2016 BY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6号 邮编:100031
京ICP备05038150号